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5-25 00:49:52

天使与魔鬼 - 书评

  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的存在。他和其养女、神秘妩媚的科学家维特多利亚在实验室里进行高度机密的试验,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77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锴少小 发表于 2013-8-26 17:28:30

        人类发展至今,宗教早就无法赶上科学的步伐,显得古板而教条. 科学就象燎原之火燃烧着整个宇宙,但是人类在科学所创造的种种里迷失了自我,变得轻浮狂躁. 到底是宗教制约了人类的前进步伐还是科学荼毒了人类纯洁的灵魂? 上帝与自然科学的斗争,主题比<<达芬奇密码>>的上帝是否存在来得切实而深刻. 但这个答案就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鬼晓得.
  
    其实但凡是宗教,创立的本意总是导人向善的,是高尚的. 但在我看来,它早成为争权者的模版和工具. 嬴政统一中国后的焚书坑儒,毛泽东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为了什么? 不就是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乃至于现在的某个党派提倡的和谐,目的同样如此. 宗教本身没错,那些人恶心了点,他们为巩固政权和神权而杀得血流成河没错,但是有罪. 硬币总有两面,至于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现象,只能靠人自己的道德准则和意志来控制了.
  
    记得以前和一个天主教徒聊过,他很虔诚并且还BS世俗的虚饰繁华,是个有骨气的家伙.但我就是不明白,就为一个看不见而摸不着的上帝而搞得象个苦行者,值得不? 而且上帝就坐在那一声不吭. 不对,是挂在10字架上. 现在我想明白了,正因为不一声不吭才体现出他的高深,才证明他是神. 当然,那哥们肯定觉得值得,否则不会指着我说象我这种没有信仰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呵呵,来劲了. 谁说我没有信仰,自由,尊严和美好的生活就是老子的信仰,不跟你说也不跟你较真了.

爱看动 发表于 2013-9-1 15:36:12

  在这本书中丹布朗的节奏掌握的很不错,无聊的时候够慢,有打斗的是很激烈,有悬疑的时候让人揪紧了心,结局的时候让人觉得惋惜和拍手称快。这本书我读得很过瘾,有种淋漓尽致的感觉。前阵子刚买了他新出的Inferno,找机会读了他,希望感受能差不多。

春暖花 发表于 2013-9-1 17:24:01

  一、因痴迷于畅销书《达芬奇密码》得以与本书结缘。我向来是个急性子的人,当初《达芬奇密码》拿到手之后仅仅用了一天一个熬夜的时间就看完了第一遍。接着又细细品读了一遍。我深知“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的道理,而且越是经典就越值得一遍一遍反复读。第一遍跟着罗伯特和苏菲解密码,寻找“圣杯”,其精彩程度让我爱不释手。并且其中涉及的宗教知识,符号学知识,数学及语言学知识,还有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等都使得我感觉到吃了一顿饱饱的知识大餐。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力实在太丰富!
  二、我导师在某次谈话中告诉我们,越是接近真理越接近上帝。当时没有太大的感受。因为他讲了很多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信仰宗教的,科学的命题必须要提出一个假设。对,最新一集的《生活大爆炸》penny问他的科学家男友leneroud:什么是科学?为了照顾penny毕业于社区大学的知识量,他说:提出假设、证明其正确性。好了,言归正传,不管科学的证明过程有多么繁琐,也不管这个对于科学的定义多不正规。意思表了就可以。科学的命题总是要有一个假设,而不断证明的话就要不断提出新的假设。最后,发现只能把一切都归于上帝。
  三、本书主要就是围绕着科学与宗教展开的是非恩怨。科学不满宗教的创始论,认为当代的“奇迹”都是科学做到的。中间穿插一个跟《达芬奇密码》书中提到一个神秘古老的宗教—郇山隐修会—同性质的组织:光照派。主角同样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符号学教授罗伯特 兰登。女主角从被害人的孙女苏菲变成了被害人的女儿维多利亚。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因为大名鼎鼎的”反物质“纠缠在一起,度过了惊天动地24小时,最后两个人的命运轨迹结合。有意思的是,《达芬奇密码》里的被利用工具萨拉斯,是个白化病人,而本书里则对应着是一个”黑煞星“。不知是不是丹布朗有意而为之,我还真对这种主观臆断的联系感兴趣。甚至明知道肯定有一个内奸,还在推测伟大的导师,幕后主使者到底是谁。
  本书的情节比起《达芬奇密码》更显得危险重重,险象环生,但是我看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紧张,因为知道即使像丹布朗这样的大师也是一样,爱喜剧结尾。我知道正义一定能战胜恶势力。
  四、看完本书,我知道了为什么《达芬奇密码》成为畅销书,而这个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却没有。也可能怪我先看了《达》在先。读这本书让我有点审美疲劳的感觉。主角是一个人,故事的结构是同样的一个,楔子开篇—罗伯特被不情愿卷进一个神秘组织—跟受害者的女性嫡亲或孙女或女儿展开生死揭秘—真相大白,两人日久生情。太熟悉这个套路了,因此看本书的时候很多都是跳着阅读的,我会在那些有符号学意义的解读部分驻留。
  同达芬奇、牛顿等是郇山隐修会的大师一样,伽利略、贝尔尼尼等是光照派组织的大师,他们在自己的作品里赤裸裸的展示着本教的教义和崇拜。达芬奇崇拜女性,将抹大拉的玛利亚画在《最后的晚餐》里,贝尔尼尼则通过雕刻天使,指引着教徒们。
  古老神秘的四大元素,土(earth)、气(air)、火(fire)、水(water)。他们被烙在了四个成为教皇候选人的红衣主教的胸前,并且分别死在了对应身上烙印的教堂内。看这些情节的时候,我再一次被丹布朗清晰的逻辑思路和广博的知识给征服了。
  最后,反物质,具有伟大能量的反物质,最终湮灭在高空中。而我也坚信,科学与宗教根本不能为敌,他们都是为了追寻上帝的。他们是朋友。在科学的帮助下,越接近真理也就越接近上帝!
  
  哎,思路太混乱了,导师看到了肯定会怒。只怪我一边写这个一边刷微博,还不间断忍受着来自男友的骚扰电话!最近读书都是轻松的阅读,我知道知识的获得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原谅我把马上迎来的十天旅游当做我最大的消遣吧!嘎嘎~这几本小书就成为我的小点心咯!

better 发表于 2013-9-18 01:21:17

      提起丹布朗,人们总会自然地想起《达芬奇密码》,《达芬奇密码》风靡全球的成功让丹布朗的其他作品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再加上丹布朗出道之初几部不是那么成功的作品更加加深了人们对此的印象。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天使与魔鬼》才是丹布朗最成功的作品。《达芬奇密码》更注重名词概念的专业性,更强调兰登在冒险过程中对符号学的解答和对宗教的解读,虽然悬念迭起,疑窦丛生,但是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特别是不信奉基督教的中国读者来讲,过于去反复纠结一些基督教的专业词汇也丧失了部分读起书来的流畅性。而且就整本书的意义而言,《达芬奇密码》就像是一份冰镇可乐,你会喝的畅快淋漓,但是不及《天使与魔鬼》这样一杯清茶让你回味无穷。《天使与魔鬼》并没有把写作重点放在解答难题的过程中与兰登的历险过程,而是通过反复探讨科学与宗教这一看似互相矛盾的主题,去更深层次地去探讨人性与神性,科学与宗教。引人深省,让人深思。
      《天使与魔鬼》虽然有着更多作者的思考,但是整本书的情节流畅、内容丰富,通过丹布朗独特的穿插的叙述手法和反复的内心自我探讨,逐渐揭露最后的真相。光照会的四大元素“earth、air、fire、water”不仅暗藏线索,而且互相关联,让此书的解密过程更具有连续性和缜密性。
      此书最经典的地方还是在于人性与神性的探讨。列奥维多维特勒对于宗教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他既相信科学的真理,却又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始终认为科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用自己天才的头脑创造了反物质这样一个可以证明上帝创世纪的奇迹,却也创造了可以毁灭世界的恶魔。他始终坚信自己是天选之子,自己的发明会给人类带来最终福音,他既虔诚却又带有偏执,他苦心积虑的为宗教奉献自己的一切,不惜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却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的发生。不知道在天国的他看到自己的发明造成的人间悲剧,会不会对自己疯狂的偏执感到悔恨?
      科勒,欧核中心的主任,也同样是个悲剧的人物。因为自己父母虔诚但又愚昧的宗教信仰,变得终生残疾,或许这也是他憎恨宗教的导火索。虽然科勒出场的戏份不多,但是他递给兰登的摄影机给大家解答了许多隐藏的真相。或许当他颤颤巍巍地把证明一切的摄像机递给兰登的一刹那,支撑他的也是一种信仰吧。
      卡洛文特斯克教皇内侍是本书最富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对于宗教有着极其的虔诚和狂热,虔诚至迂腐,狂热至愚昧。他憎恨让人类变得道德败坏、信仰缺失的科学,他痛恨想要改革宗教的教皇,甚至不惜对自己的生父教皇痛下杀手,只因他“玷污”了宗教的纯净。但是当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他又通过熊熊的烈火维护了宗教的伟大,通过自我牺牲来进行最后的赎罪,当他的身影随风泯灭在世人面前时,他在天国绽放出了笑容。虽然有着诸多的罪恶,但是当他自我救赎的那一刻,天国里的父亲——前任教皇,或许已经原谅了他。
      科学无疑是伟大的,让我们心里畏惧的奇迹一个个被征服,曾经不敢想象的事情一个个变成事实,但是当我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却也丧失了许多伟大的东西。科技让事物越来越精细化,却也将我们越来越分离化。我们的交流通信越来越便利,可是我们却感到越来越孤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相连,可是我们面对面时却只会低头玩弄着电子产品;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尽情享乐,却不愿给爱着我们的人一个微笑。我们的世界发展的太快,以至于我们不能停留半刻去思索自己的行为。我们不断地大步前进,同时也不断地发展可以毁灭世界的武器;我们不断地努力成功,同时也不断地丧失道德和信仰;我们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也不断地收货挫折感和挫败感。当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也比以往都更需要精神力量,当我们越来越感到空虚的时候,或许宗教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理的慰藉。人性与神性永远可以并存,科学与宗教也绝非对立。或许这也是《天使与魔鬼》想要表达的吧!

q13t 发表于 2013-9-18 12:20:44

  看悬疑小说最大的乐趣就是自己寻找答案但是更大的乐趣是在结尾的真相让你直呼真没想到是这样!!
  我讨厌评论 虽然我喜欢看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使与魔鬼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