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本书以后,至少让我明白,国民党和民进党,以及其他一些党派之间的关系,明白了台湾一些政治人物的过去。以后在看台湾新闻的时候,就不会显得很迷茫。
读了以后,让自己有种冲动,写下大陆这些年,好让台湾朋友看看,了解大陆这些年发生的事。
大陆与台湾毕竟是同根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跟朋友、家人一样,多沟通沟通,才会更加了解,更加亲近,这样的书就是很好的桥梁。
拿起这本书,其实就有心理预期,这本书不是历史,不是真实、客观的台湾,也不是社评。
今天是儿童节,看了微博上一堆的怀旧吐槽之后,我想起了这本书。平实的文字,很有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读着读着,就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原来大陆的那些荒唐事,台湾一样也不少。台湾的小虎队,也曾经风靡大陆。“人二科”这种机构,我们现在还有。党禁、报禁自不必言。射雕英雄传,也是偶当年的必追剧。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真实,仿佛是在和一个朋友聊天、回忆童年似的。
看书是为了享受,我认为这本书能够让我享受这种回忆的乐趣,至少好过捧着《战争与和平》的煎熬和催眠。所以,我给五颗星没说的。 这是一本生活化流水账式记录台湾这些年发展的历程,以一个百姓的角度去感受台湾近30年的变迁。
一直以来对于台湾的影响都停留在地理课程上的”日月潭“、”阿里山“或者思想政治上”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文课上”脱离祖国母亲怀抱的游子“还有新闻中”台独“、”蓝绿阵营大竞选“等还有各个有名的综艺节目,这本书将这些印象变得更加的真实。
能够感受到大陆和宝岛台湾有太多一致性的地方,人文、语言、政治风格等,尤其在国军刚进入台湾的时候,在后续发展的历程中,不同的国际环境、居民以及政治领导风格也带来较大差异。在国军刚进入台湾,大量维护政党独裁专政合法权利的政治统治教育和警备部等带有很强时代特征的部分和大陆有那么几分贴近,仿佛回到国共抗战期间的氛围。二而到后续的学校教育中要求”反攻大陆“,还有维护政权统治的奴性教育和大陆的收复宝岛是那么协调。
真实的台湾发展步履也带着几分艰辛,跟随国军进入台湾的大量”眷名“在反攻大陆无望后的失望以及生活无法自理还有和本地居民的冲突矛盾,闽南人面临压迫统治争取权利的历程,还有客家人受到的冷漠和歧视,以及高压政治的逐步缓和与开放都是用一件件惨案换取的。其实我很欣赏蒋经国开放包容的心态,能够接纳党外先进人士来对抗腐朽力量,对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有很大的帮助,尽管这是一个阵痛的改变,但对民众来说是值得期待的。独特的”政治生活化,生活政治化“,可能民众对于最终的选票结果并不那么关心,但他们需要这样一个话题和生活中乐趣。
看过之后很想去台湾走一趟,在有很多共同的民族情结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同胞的土地上更能了解大陆的这些年 鉴于本人不太会写东西,主要还是节选一些自己觉得特别好玩或者有共鸣的段子出来给想要看这本书的朋友看看本书是否合自己口味,因为不是小说,所以情节透露应该不是那么罪大恶极吧。
段一:《楚留香》
1982年,影响台湾社会最巨大的不是政治事件,而是港剧《楚留香》的播放。这是第一步正式引进台湾电视台的港剧。在那个只有三个台的年代,这部剧居然创下70%的超高收视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每到《楚留香》播放的礼拜六晚上,街上的人都空了,店也都关了,出租车索性也不跑了,通通都回家看《楚留香》。这也难怪,当初台湾电视剧的水准实在太烂。以早期台湾的武打剧来说,拍摄非常粗糙,全是简陋的棚内景。这还不算,比如插个几根茅草,一个人蹲在草旁,追兵就看不到他(请自行想象舞台剧的风格)。好不容易要到武打的高潮了,但出手前,都边互绕圈废话一堆,讲个十来分钟后,真正交手仅花三秒钟,真是让人看了好心酸。
……
《楚留香》影响到了各种层面。各种以“留香”、“无花”为名的餐饮茶艺馆开了一堆,酒店小姐也多了一堆“蓉蓉”,酒店业者都抱怨周末晚上的生意很差,因为男人都要赶回家看《楚留香》。死小孩如我,虽然不会粤语,但一定都会唱主题曲的最后一句“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同时,因为港产武侠剧实在太轰动,因此当局又把它给禁掉。
评:作者廖信忠是1977年出生,比我大了十来岁,我们有着这一部分共同的回忆。我对于这部剧的剧情真的不太有印象了,几岁的小屁孩看电视时主要还是全力投入在画面上的吧。话说虽然不懂事,但还是知道郑少秋扮相是相当吸引人的,这似乎是开启我花痴的启蒙剧啊。当时家里还没有电视机,都是在晚饭过后和姐姐一起奔到村里的小店,和其他七七八八个小孩们一起哄闹着看这部剧,然后奢侈地买一瓶汽水,美美地喝完,似乎是当时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了吧。
至于电视圈里红啥禁啥的现象,书中当局的行为和现在的肿菊也是如出一辙。关于这一点,不论是看这本书还是其他反应近现代台湾社会现象的书籍中都可以看出来,两岸走过的相似的脚步,对此每每感慨不已。
段二:李师科案
“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
评:如雷贯耳的名言,原来是台湾人说的?
段三:亲民的蒋太子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是“民间友人”,那相对的,蒋经国应该就是在“宫廷”,高高在上的喽?那个时候,报纸就常常会看到“民间”这类字眼,可见过去封建的思想欲孽仍然占据着人们的思想阵地而不自知,简单地说,就是奴性。当局施点儿小惠就叫“德政”,其实,这些还不都是当局本来就应该做的吗?
评:看完每天国内政治新闻的大标题后,心里就是这种想法。
段四:龙骑士
台湾的大学生几乎都会骑摩托车,而摩托车除了当交通工具外,通常还具有送货、交友等功能。所以同学们也常会办摩托车联谊活动,找一些女同学出来一起去郊外玩。这时就要抽要是啦!男同学把自己的车钥匙都丢在一个安全帽里让女同学来抽,来决定谁载谁。这个过程可真是残酷呀!要是自己的要是被漂亮的女生抽到,那简直整天都会心花怒放,骑着骑着都好像要飘起来一样,然后在汽车过程中还会故意踩几次刹车,让女生的胸部靠上来,或者故意开快一点儿,女生就抱得更紧。但如果遇到被恐龙抽到的情况,虽然大家表面不说,但也会忍住不笑地默默拍拍你肩膀,辛苦了,龙骑士。
评:和从小看过的台湾言情小说、偶像剧中的情景很好地契合起来了,青春真美好啊!
为了让自己不要沉迷于小说,让自己的kindle发挥一些预期中的作用,所以强迫自己看看小说之外的东西,但总是很难坚持。为了迎合自己的兴趣,看完吃货喜欢的《台湾味道》以后,就选了这本,本书的文笔随和得像和一个台湾大男生在闲聊,轻松诙谐,很快就聊完了,得趣的同时也对宝岛多了一些了解,所以在此推荐一下。 不是正统的历史追溯,描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虽是流水账居多,但颇为真实,值得一看。
关于历史,我常常想,如果某时某刻,谁做了一件什么事/或者没做什么事,最后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在民主这条道路上,两党领导人选择了不同应对方式,于是有了今日不大一样的格局。从这本书来看,我始终觉得对于百姓形成国民素质,即citizenship(主人翁意识)是非常关键的。 台湾,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至少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仿佛既熟悉又陌生。
一本老百姓讲述台湾的故事的书,平淡无奇中让我们了解了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是如何感受那一切的。
台湾,一路走来也不容易,经历了风雨和坎坷,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辉煌。经济的腾飞能否给大陆一些启示? 同样经历过的曲折,是不是也值得我们思考?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都无法否认,那片土地上生活着一些可爱的人,发生着一些有趣的事情。
希望有一天,不再有隔阂。 从1949开始,台湾的兄弟们开始过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每次想到台湾人,都觉得他们好像就是镜子中的自己。无论是政治,生活、就业,生活中的吃喝拉撒,我们都碰到过相似的问题。只是长久以来两岸信息交流闭塞。突然信息发达了起来通过新闻和媒体我们看到的台湾又多是片面的或官方有意要我们看到的政治的一团混乱,过分自由下的派系之争,会议上大打出手。如果和严肃我党会议比起来真是不敢想象的。其实人家台湾人根本就把这些政治活动当作节目欣赏,这一点我想我们是需要适应否则无法理解的。
政治只是台湾这些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因为都是炎黄子孙所以两岸人民很多生活习性上终究是殊途同归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