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问道 发表于 2013-5-24 23:58:51

单恋 - 书评

  一个深藏内心的秘密究竟有多大杀伤力?
  哲朗与美月久别重逢,十年前的一夜缱绻如在昨日,但眼前一切恍若隔世:昔日风姿曼妙的她,如今形容举止竟全如男子!更令哲朗震惊的是,她自称刚杀过人,并爆出一个更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4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喝咖啡 发表于 2013-8-26 17:20:56

  又一本东野圭吾的小说,感觉与其说是推理小说倒不如归到爱情小说或者心理学里。
  这本书的感觉明显是不喜欢,相较于《白夜行》,这本书前半部分太过冗长和琐碎,整个情节上的节奏太拖沓,留给读者想象推测的线索也太少了,基本就是白水般的平铺叙述。所以在阅读上也没有另一本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反而几次想放弃。
  到后半部分,故事渐渐浮出水面,线索也逐渐清楚起来,不过逻辑感上明显差了一些,美月的言行前后矛盾的情况很多,比如:美月到底想不想让哲朗他们知道案件的事情?如果不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无缘无故出现,还承认是自己杀了人?如果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自己总是在大半夜的从家里跑出去到后面甚至玩失踪?难道就是为了增强哲朗他们的好奇心吗?再如美月如果在中尾面前是女性,在理沙子面前是男性,那么如果同时在中尾、理沙子和哲朗面前会是男是女?美月如何处理在三个人面前心理性别的转换?总感觉后半部分很牵强的将前面的故事串联起来;另外一点就是人跟人之间的感情纠纷,很复杂也比较悲哀。
  关于小说里主题的分析还是比较喜欢的,就是男女性别的区分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是由XX/XY染色体还是由心里对自己本身的认知来判断?那些真正在心里对自己性别上的认知与外表上冲突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会不会在内外冲突上饱受内心的折磨外,会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扭曲了自己的心灵,比如会变得谨慎、胆小或者仇视社会?他们跟“人妖”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还有自己性别角色的转换:是不是大部分人在某个时刻都会看到或者渴望成为自己像异性化的那一面,但前提是我们都不会排斥自身的性别?比如我,在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是很想自己下辈子成为男孩子的,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地玩各种游戏、穿很帅气的衣服,但是自己并不排斥自己的女性身份;还有的男生,他们也会觉得女孩子的衣服很漂亮,有时候也会想如果自己是女孩也好。这种心理上对异性种类的渴求属于一种心理互补还是人类单纯的欲望?
  “人以群聚”这句话真的是亘古不变,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看不到或者辨别不出来的人,他们其实一直都存在。如果你不走近他们的圈子就不会明白他们的心理变化和种种跟常人不同的行为。这是这本小说展示给我的更多的是社会性,虽然对性别的分类会多一些疑惑,但是会让人辩证的看待社会现象。
  

kamen 发表于 2013-9-1 16:56:59

  可能我看这本书的时间过于碎片了?反正,我对于这本书的推理不是很激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东野圭吾先生讲故事的能力实在是太碉堡了。从性别认知障碍这个特点为基础,以一个谋杀案为引子,然后勾引出一整个的关于有这个特点的群体的活动。对于我来说,我肯定想不出这样的故事的。当然,这是废话:我要是能跟东野先生比,那实在是自取其辱了。
  但是说真的,如果从推理小说来看的,或者说,以推理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话,他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推理小说,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对于这本书的看法不是很多,要说最心底的想法的话,其实是:没意思。
  好吧,就这样吧。
  PS:书中描述的关于橄榄球的部分挺有意思的,尤其是里面的什么王牌四分卫,什么什么的,让我不禁想起了灌篮高手,王牌!这种字眼听起来就让人荡气回肠。只可惜我虽然踢球,但是实在称不上王牌的地步。只能意淫下了。

蠢了又 发表于 2013-9-15 06:32:26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这麦比乌斯环上,不存在完全的女人,也不存在完全的男人。如果你只看到我身为女人的一面而忽略我男人的一面,那么你爱的是我,还是我这个女人?看不到完整的我的你,永远只是在单恋我性别中的某一部分而已。

灵魂伴 发表于 2013-9-18 03:11:32

  岛国人扭曲的思想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东野在这本书中又关注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丑陋的社会问题--性别歧视和性别认同障碍,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披着推理小说外衣,实则探讨深层社会现象和人性的作品。不过,对于书中的某些观点不是十分认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单恋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