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问道 发表于 2013-5-24 23:41:01

死亡通知单2:宿命 - 书评

  《死亡通知单之宿命》讲述在罗飞和Eumenides的角逐中,前刑警队长落网,庞大的商业集团势力重组,多年前令全市女孩恐惧的碎尸案真凶逐渐浮出水面……Eumenides对生父死亡真相的探寻,牵动了多方命运的变动,也成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07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莫名小 发表于 2013-8-28 08:40:53

  时空场景比较庞大,这就要求作者对塑造的人物有较强的控制力。几条线布置得张弛有度,推理的过程并不生硬,正反双方的心理较量也描写得恰到好处。只可惜结尾处理得较为仓促,有种用了很大力气布了一个局却圆不回来的感觉。尽管如此,还是国内推理小说中的佳作。
  
  称之为佳作,不仅在于作者对这个故事的操控度,还在于各种角色心理冲突的基本元素的设置巧妙。因果。刑侦要的只是结果和直接导致结果的动机。然而深层次的原因,无法探究,也无力改变。法律是一种制度,便必然存在其不合理处,狡诈之人游刃有余,做的都是“合法”的恶事。种下的仇恨种子,被命运永远伤害的人,不在沉默中灭亡,便在沉默中爆发出愤怒的力量。冤冤相报何时了,又有谁愿意静静吞下苦果,让那些仇怨悄悄地了却。
  
  大时空下的因果纠缠。无法轻易说出对错。只是那些执着于自己轨道的星球,在各自信仰的运行下,无可避免地摩擦、碰撞、毁灭,在每个人心里灼烧出世事无常的可悲可叹。

查明一 发表于 2013-9-1 02:36:29

        首先献上对作者的敬意。当我颤抖的读到关于案件分析时,我已无法描述对作者的谢意。
      接下来,我想说是因为南大案我才关注他的书的。南大案也许是我这一生都不可能触及到谜题的答案。
      也许这个定义太过沉重。但是,我知道这些对我来讲的沉重。
      如此处理被害人尸体的方式,可以解释的就是,此人心理素质极强,手法熟练。于是第一个推出结论是,此人心理状态偏于常态。第二个推出一个结论,此人有较好的职业技能,且有两个职业可以考虑,第一屠夫,第二掌握医学技能之人。
      那么就此案来讲,若设为此人为心理偏于常态也就是俗称的变态,迟迟未破。有以下原因,第一,凶手当时已找到迫于社会压力不得公布;第二,凶手已死;第三,与假设矛盾,凶手并不是变态,因为他没有持续犯案且第一次线索渺茫以至于无法继续追查。
      那么如果是前两点,就没有再继续讨论的必要了。我们没有看到卷宗和相关资料,不能知道肉片具体的薄厚差别。周浩辉推出,凶手并不是一个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人,是由于,凶手没有继续犯案且凶手没有死去且肉片薄厚不一的前提,那么推出,如此处理是为了达到掩盖更真实目的即是引警方陷入凶手是变态的迷局。
      尸体是罪证最大的线索源,通过抛尸地点,尸体摆放状态,进一步的法医解剖,可以对凶手的行凶方式,心理状态,包括此人年龄性别生活状态都会有一个模型假设。
      不得不说凶手对尸体的处理,确实切断了许多线索链。还有凶手极好的运气,竟然无目击者见到抛尸。
      周浩辉,对此案分析有一个BUG。就是对骨肉分离的解释,他说因为削掉肉,骨头可以沉入江底且不会有肉质浮起,这里就矛盾了,既然可以选择将人头一起抛出就说明他并不需要通过入肉分离的方式去掩盖死者尸体,又何必沉骨头入江。
      但是他推论谈到,就是关于为何将人头一同抛出,为何将其如烫伤般煮过是我最为信服的。首先他并不怕警方查社会关系,他们在社会关系上是没有连接点的。其次,煮过,只是为了抛尸不滴下血迹引人怀疑。所以这就是以上我说凶手运气好的原因。因为即使不滴血,也不能保证没人看见他扔东西。
      其实,我也明白任何一种推论都是在假设的状态下进行的,而假设也是来源于事实证据,这个事实证据像你看到的参天大树,它展现给你的只有一颗,而根却数目万千盘根错屡的在地下生长。
      但是就是那两点,打破了我对此案思考的迷局。
      希望这个真实的结局是凶手还活着,此案并没有被掩埋。
      更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知道凶手身份。

qiuq 发表于 2013-9-1 03:54:23

  第三部周老师在博客连载,因为要出版停更。实在是难熬,第三部是最好最成熟的一部,可惜结局还没出来,急死人。阿华成了男二在意料之中,郑佳眼伤治愈后回国,如何见面如何选择,快点出版吧!
  阿华暗恋郑佳的桥段实在精彩,最好罗飞大叔也能早日和慕老师把感情之事了断清楚,话说我并不喜欢慕老师,周老师刻画女性角色有点脸谱化。

既见君 发表于 2013-9-16 19:45:28

  曾经详细看过有关南京碎尸案的描述,书中的一一二碎尸案与这起案子有很多细节都非常相似,对于案情有部分心理侧写和天涯黑弥撒的推测一样,谁先谁后呢,呵呵。。。但是书里最后给出的答案与黑弥撒的描述又有很大出入,尤其是动机,不过似乎也很有可能,难道真相如书中所想吗,不知有没有高手愿意研究一下。

碧玺 发表于 2013-9-18 13:41:53

  我有个不算好的毛病,刚开始尚能本本分分的读上几章,到后来因为急于知道答案索性翻至末页看结局去了,再回头时便索然无味,只好放弃……
  周浩辉的书偏偏就对我的症,治我的病。过程曲折不穷,结局千变万化,想不老实看都不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死亡通知单2:宿命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