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你我他 发表于 2013-5-24 22:20:14

战友同志 - 书评

  前线硝烟弥漫后方敌意重重战争无处不在
  弹火纵横,战友是生死依托!
  世界军事小说教父斯文哈塞尔
  七部史诗级军事名著首次登陆中国
  在欧美文坛,他与荷马、海明威、哈谢克齐名!
  4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5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若雪青 发表于 2013-7-21 01:51:16

  
      当战争胜利后凯旋归来的战士们,都赢得了荣誉,被封为英雄。他们是人们心中的英雄,有着无上的荣誉。可是与此同时还有一群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他们也是战士,有着军人的血性,他们也曾在战争中英勇作战,立过功勋。只不过现在的他们受伤了,有的治疗后还能站起来,有的却只能永远的残疾了。战争带给他们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理。战争把我们的士兵彻底的变成了动物,让他们的内心充斥了暴力和无孔不入的恐惧。伴随着火车的汽笛声,远离战场的他们心里并没有好过一些。疼痛带来的,是给他们无尽的折磨。
  
      这是一辆开往战地医院的列车,列车里有很多很多的伤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而现在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等待,被逼的无奈的等待。受伤也许对于军人是荣耀,可是在战乱年代,受伤也许就是面临着死亡。列车飞驰着,敌人的飞机在头顶轰炸着,让这条原本有期盼的路上不断的 有人死亡。在火车上,没人顾得上他们开裂的伤口,也没人在乎他们吃什么。他们相互调侃着,对未来畅想着,也和那些健康却看不起他们的的长官们对骂着。当越过了前线的炮火轰炸和旅途的残酷摧残,终于抵达战地医院后,他们依旧得不到有效地治疗,战争留下的心理创伤也无人理会。在他们的各自的人生经历里,随没有直接写战场上的惨绝人寰,却从侧面带给读者了满目沧桑的世界,战争中那那些个满目苍夷的心。残酷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形容里,他们已经在我们的士兵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战地医院里的他们酗酒、打架、无恶不作。或许是对战争受伤的发泄,更多的是空虚感。在那里没有人认为是为国而战的英雄,他们被认为是一堆堆的麻烦,被希望这尽快的死去。如此的待遇,让他们只恨当时为何没有战死在沙场,而不是落到了如此任人欺负的地步。
  
   文中对伤痛的描写,对受伤士兵们生活的描述让人身不由得为其担心着、难受着。他们现在的粗鲁不堪、满口脏话,可有谁知道他们是为何成这样。士兵也是人,有着家人朋友,想家的时候怅惘一下,陪伴他们的依旧是伤痛和曾今一起战斗的战友。经历了那么残忍的事,他们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不由得深陷其中!战友情谊让他们相互支持和依靠着。战争不断,汽笛声不停。我们的士兵英雄们一个个一个个又要走上战场…
  
  
  
  

巴拉巴 发表于 2013-8-21 06:23:00

     作为一个女孩子,我其实对军事题材的故事本身没有太大兴趣,但是相反我却特别喜欢看二战题材或其他战争题材的电影,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硝烟浓雾、战场的惨烈以及其中散发的浓郁的情绪。这本战友同志应该可以算上是我看的第一本二战题材的军事小说,封面是横开的,上面的炮火纷飞、坚固骇人的坦克还有一个风尘仆仆眉头紧锁的士兵,看这个的时候我脑子里瞬间浮现出汤姆汉克斯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面,承托着一个老人对唯一一个儿子的思念的英勇去救一个战场上的战友的形象,也许还有那个虽然憨傻却在危急时刻冒着枪林弹雨回去救自己的战友好朋友布巴的阿甘,每每想到这些,都会感觉眼睛开始潮湿、鼻子有些堵塞,在残酷的战争面前,肉体凡身的人是那么的渺小,生命似乎转瞬即逝,谁也不知道迎接他们的明天会是家人的拥抱还是一席草革裹住的尸体,在这种时候,每时每刻都是在死亡预临的煎熬中度过,如果说唯一值得拥有的,那恐怕就是战友,无论生死,战友都会在你的身边,甚至在危难关头会扑上前去替你挡住子弹。
  
      “战友是一个战士的另一条生命”只有亲身经历过战争残酷的战士,才会更加深切的感悟到这点,战友就是他们的另一条生命、另一个自己。就好比在逼仄的空间里独自一人,没有其他任何人的存在,永无止境的孤单和恐惧席卷而来,侵蚀着你的神经,此时甚至连一个蟑螂或者老鼠都是一个生命的存在,可以证明你还鲜活。而对于战场上的军人战士来说,战友无疑就是漫漫煎熬里面的依靠和支柱,他们互相作为对方的精神支柱而存在。本书的作者斯文哈塞尔就是亲历过战争的人,曾经几乎在二战所有的战场前线上血战厮杀,我不得而知当时他的心理状况,但是如果把这部小说当做是一部反映了他自身经历的真实的传记体小说,那么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所组成的一个队伍,抛却了我们所熟知的凯旋而归的战士们身上的英雄光环,抛却了战场上那些残肢血腥的孤独无助,抛却了冲锋陷阵为国家为人民而战的英勇斗志,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处在战争中的战士的常态。他们在列车上也是最普通的男人,打牌、喝酒、满嘴黄段子、插科打诨、带脏字儿的口头禅,每个人物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惧怕死亡也会思念亲人。书中既有描写战争残酷的场面,也有战士们的战场百态,那一个个绰号下所代表的每一个兄弟战友,听着“小混球”“老大叔”这些诨号,我们眼前仿佛就能够想象出那样的人物形象出来。
  
     战友,真正可以称为“兄弟”的人,战士的另一条生命。作者的笔虽然停止在最后一页,可是故事却依然在继续,战友的兄弟情谊依然是浓重的一笔。
  

童宝蛋 发表于 2013-8-21 07:13:30

        细细想来,不需思量,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匆匆忙忙的走过了年幼,却快乐的童真时代,不经意的,却专心的度过了自己求知的时光,浑浑噩噩的上班,按部就班的过日子,好似平淡,或看似平凡的生活,没有波澜不惊的大作为,却也能有细小轻微的点滴感动!也许这就是作为女人的好处所在,不大悲大喜,不忧国忧民,沉寂在自己的小日子里,即便是苦,也能乐在其中!
        生在八零年代,成长在改革的年代,一不小心就成为了众人口中乐此不疲提起的“八零后”,好似不屑的称谓,却让我们经历了变革与阵痛,陪伴着我们逐渐的成长,直到有那么一天,这个名字不再带着些许戏谑的意味,慢慢的涵盖的更多的是赞同,是认可,是心底深深的承认!曾记得自己的孩提时代,最喜欢的便是国产战争老片的播映,虽然黑白色彩单调至极,虽然内容距离如此遥远,但那种喜爱之情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不张扬,却无限深沉!
         爱的深了,爱的沉了。即便是耽误功课的时间,也要看了一遍又一遍!即使家人早已安睡,平稳的呼吸渐起,哪怕是静音而来,失去声音的渲染,小心的,悄悄的熬夜而行!这就是我,一个女性八零后,一个对战争立体的认识和感知,更多的来自于电视这个媒介的八零后!
         没曾阅读《战友同志》之前,战争在我心底的概念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几个词语:“战场;厮杀;尸横遍野;血腥;计谋大PK......”如此种种而已!我关心的,喜好的也只是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如何开始,又是怎样结束,即便不多么的清晰,也希望晓得是个大概,对于亚太地区,欧洲战场,我是一个完全的“无知”,这种无知是我主动选择的结果,因为选择不去看,不去听,主动关闭了接收信息的媒介,所有的信息就变成了垃圾信息被主动隔离了!
         这一次看来《战友同志》,虽然其中对战场的残酷与血腥的描述几乎为零,但从战场下来的伤病的状况描述和他们对生存或现实的种种描述中,我可以感受到那些残酷,感受到战场下的那些不堪!
         文中作者对伤痛的描写,对场景的描述,细致入微,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般,好的著作就当如此,让人深陷其中,虚幻的想象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所谓战争,还有那么我不知道,没想过的地方,有那么多的人,经历了那么残忍的事!
         所谓战友,不再只是战场上彼此生命的依托,更是战场下,互相戏谑而活,生命相互支撑和依靠的支点!
         战争不仅是残酷的,更多的是摧残,摧残着生命,摧残着本是一颗颗善良而又简单的心!这一切似乎都在警示着你我,享受平凡,珍视现在,是我们应有的心态,也是对你我最大的忠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友同志 - 书评